迎春东郊

颛顼时初谢,句芒令复陈。飞灰将应节,宾日已知春。
考历明三统,迎祥受万人。衣冠宵执玉,坛墠晓清尘。
肃穆来东道,回环拱北辰。仗前花待发,旂处柳疑新。
云敛黄山际,冰开素浐滨。圣朝多庆赏,希为荐沈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皇家在立春时节举行迎春仪式的盛大场景,充满对自然更替的敬畏和对新生的喜悦。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前四句)用"颛顼""句芒"等神话人物点明冬去春来的时节转换,通过"飞灰""宾日"等细节展现古人用律管测节气、观测日影的智慧。

2. 中间部分(考历...素浐滨)详细描写迎春大典:
- 百官深夜就准备玉器祭品(衣冠宵执玉)
- 清晨打扫祭坛(坛墠晓清尘)
- 仪仗队庄严行进(肃穆来东道)
- 众人如众星拱月般簇拥帝王(回环拱北辰)
- 用待放的花朵、新柳、云雾消散、冰雪消融等自然景象烘托春意

3. 结尾两句将仪式升华,表达在盛世中连隐士都愿出仕的深意。全诗最动人的是"仗前花待发,旂处柳疑新"这句,把肃穆的仪仗与萌动的春意完美结合,旗杆旁的柳枝仿佛也焕然一新,这种拟人手法让庄严的仪式顿时生机盎然。

诗人用皇家视角展现的不仅是迎春仪式,更是对天地轮回的礼赞。那些深夜准备的官员、拂晓打扫的侍从、庄严行进的仪仗,都在共同演绎着中国人"敬天法祖"的文化传统。

张濯

生卒年不详。肃宗上元二年(761)登进士第。德宗建中二年(781)客游洛阳、蒲州。其后行迹无考。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八。《全唐诗》存诗2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