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凡十七种。)
火龙精幻出金丹,大如鸡卵小粉团。
色如十八学士醉后颜,味比细柳将军烈不酸。
佳名别号十七种,五月凉风满树殷。
美人素手一擘破,恰如水晶落金盘。
翻思一骑红尘里,七日涪州来禁地。
杨妃半醉沉香亭,粲然一笑启玉齿。
梁侯称柿张公梨,世间百果安及之。
珍羞不及宗庙荐,至味徒为凡口滋。
卢橘杨梅三舍避,妖桃郁李翻见弃。
根移瀛海岂侧生,种向炎荒非得地。
九龄一赋倡绝和,从此芳名遐迩播。
子瞻平生知味人,南来日啖三百颗。
贤才遭际自有时,请看岭南荔枝果。
色如十八学士醉后颜,味比细柳将军烈不酸。
佳名别号十七种,五月凉风满树殷。
美人素手一擘破,恰如水晶落金盘。
翻思一骑红尘里,七日涪州来禁地。
杨妃半醉沉香亭,粲然一笑启玉齿。
梁侯称柿张公梨,世间百果安及之。
珍羞不及宗庙荐,至味徒为凡口滋。
卢橘杨梅三舍避,妖桃郁李翻见弃。
根移瀛海岂侧生,种向炎荒非得地。
九龄一赋倡绝和,从此芳名遐迩播。
子瞻平生知味人,南来日啖三百颗。
贤才遭际自有时,请看岭南荔枝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荔枝》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荔枝的美味和珍贵,同时借荔枝抒发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恰如水晶落金盘")用夸张的比喻描写荔枝的外形和味道。把荔枝比作"金丹",说它大的像鸡蛋小的像粉团,颜色像喝醉的十八学士(指红润),味道比细柳将军(可能指某种烈酒)还要浓烈但不酸。美人剥开荔枝时,果肉像水晶落在金盘上,画面感极强。
第二部分("翻思一骑红尘里"到"种向炎荒非得地")用历史典故展现荔枝的珍贵。提到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派人快马加鞭从涪州运来;又用梁侯的柿子和张公的梨作对比,说其他水果都比不上荔枝。但这么美味的水果却不能用来祭祀,只能满足凡人的口腹之欲,暗示了荔枝虽好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借荔枝谈人生际遇。说卢橘、杨梅等水果都要退避三舍,桃李反而被冷落,指出荔枝在南方才能生长得好。然后提到张九龄(唐代诗人)为荔枝作赋后,荔枝才名声大噪;苏轼(子瞻)被贬南方后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最后点明主旨:人才就像荔枝一样,需要遇到合适的时机和地方才能展现价值。
全诗语言生动活泼,把荔枝写得活灵活现,同时通过荔枝的际遇,表达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人生感慨。诗人用荔枝比喻人才,说明好东西也需要有人赏识,好人才也需要遇到好时机,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