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芙蓉 戊辰闰五月十七日,同涧宾泛舟山塘有赋
远天云点墨。
趁青蘋风起,白鸥迎楫。
一层塔影,浮动卧龙活。
空濛山翠泼。
眉痕黛远吹碧。
绿净玻璃,看画桡划破,燕瘦飐波立。
无多雨丝烟叶。
笛竹声酸,心事总悱恻。
西施可网,应傲五湖客。
文园原病渴。
梅酸不解今夕。
归梦重寻,愿飞随钗凤,栖傍小鬟侧。
趁青蘋风起,白鸥迎楫。
一层塔影,浮动卧龙活。
空濛山翠泼。
眉痕黛远吹碧。
绿净玻璃,看画桡划破,燕瘦飐波立。
无多雨丝烟叶。
笛竹声酸,心事总悱恻。
西施可网,应傲五湖客。
文园原病渴。
梅酸不解今夕。
归梦重寻,愿飞随钗凤,栖傍小鬟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夏日泛舟的闲适画面,同时暗含了作者复杂的心绪。
上片写景: 开篇用"云点墨"形容远天乌云,像打翻的墨汁。接着写乘着清风,白鸥迎船飞来。塔影倒映水中,随波浮动像卧龙苏醒。远山青翠像泼墨画,水波碧绿如玻璃般清澈。船桨划破水面,惊起岸边瘦燕掠过波纹——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江南水墨画。
下片抒情: 从"笛竹声酸"开始转折,笛声呜咽带出心事重重。作者联想到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反衬自己困于现实的无奈。"文园病渴"用司马相如的典故,暗示自己怀才不遇。最后突发奇想,希望能化作钗头凤,依偎在心上人身边——这个浪漫幻想反而透露出深深的孤独。
全词妙在: 1. 动静结合:鸥飞、波荡、燕掠与静态的远山塔影形成对比 2. 色彩鲜明:墨云、青蘋、白鸥、碧波构成清爽的夏日色调 3. 情感跌宕:从赏景的闲适,到笛声引发的愁绪,最后归于温柔想象 4. 用典自然:范蠡、司马相如的典故不着痕迹地融入情景
就像用镜头记录一次出游:先拍风景大片,突然bgm变成忧伤曲调,最后定格在一个温馨的幻想画面。这种从外景到内心的自然过渡,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