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江雪残春,试灯初夜,有忆吴市旧游,和梦窗元夕微雨韵寄伯韬、彊村苏州。

雪黯江城,满湖岚气春寒浅。上灯楼阁晚晴初,箫鼓谁家院。

蜜苣围香正暖,夜蛾愁,行云蘸遍。旧情无奈,踏月歌沈,淩波尘溅。

转烛年端,雨声空切吴娘怨。小梅落靥又东风,偏趁天涯看。

忆别皋桥酒散,寄横枝,江南梦远。暗闻笛语,早晚归舟,花香篷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初春夜晚的感怀,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流露出对往事的追忆和淡淡的愁绪。

上片以"雪黯江城"开篇,勾勒出初春江城的阴冷氛围。湖面雾气弥漫,春寒尚未退去。华灯初上的楼阁与晴朗的夜空形成对比,不知谁家庭院传来箫鼓声。室内烛光温暖,香气缭绕,但夜蛾(飞蛾)的愁绪和行云(流动的云)的飘忽,暗示着内心的不安。最后三句直抒胸臆:旧日情怀难以排遣,月下踏歌的欢乐已成过往,只余尘土飞扬的怅惘。

下片转入更深沉的感慨。"转烛"比喻时光飞逝,雨声勾起对吴地女子的思念。小梅花凋谢,东风又起,偏偏要在天涯独自观赏。回忆在皋桥与友人饮酒作别的场景,如今只能托梅花寄去对江南的思念。结尾处,隐约听到笛声,期盼着归舟早日到来,在花香中卷起船篷归去,表达了对团聚的期待。

全词通过雪、灯、月、花等意象,将眼前景与心中情巧妙融合,既有对往昔欢聚的怀念,又有对故人的思念,更有对归乡的期盼。语言优美含蓄,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文人雅士在季节更替时的细腻情怀。

郑文焯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