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_为酸斋解嘲
为酸斋解嘲
君王曾赐琼林宴,三斗始朝天,文章懒入编修院。红锦笺,白苎篇,黄柑传。
学会神仙,参透诗禅。厌尘口嚣,绝名利,近林泉。天台洞口,地肺山前。
学炼丹,同货墨,共谈玄。兴飘然,酒家眠。洞花溪鸟结姻缘,被我瞒他四十年,海天秋月一般圆。
杨驹儿墓园
莓苔生满苍云径,人去小红亭,题情犹是酸斋赠。我把那诗韵赓,书画评,栏干凭。
茶灶尘凝,墨水冰生。掩幽扃,悬瘦影,伴孤灯。琴已亡伯牙,酒不到刘伶。
策短藤,乘景,放吟情。写新声,寄春莺。明年来此赏清明,窗掩梨花庭院静,小楼风雨共谁听?
君王曾赐琼林宴,三斗始朝天,文章懒入编修院。红锦笺,白苎篇,黄柑传。
学会神仙,参透诗禅。厌尘口嚣,绝名利,近林泉。天台洞口,地肺山前。
学炼丹,同货墨,共谈玄。兴飘然,酒家眠。洞花溪鸟结姻缘,被我瞒他四十年,海天秋月一般圆。
杨驹儿墓园
莓苔生满苍云径,人去小红亭,题情犹是酸斋赠。我把那诗韵赓,书画评,栏干凭。
茶灶尘凝,墨水冰生。掩幽扃,悬瘦影,伴孤灯。琴已亡伯牙,酒不到刘伶。
策短藤,乘景,放吟情。写新声,寄春莺。明年来此赏清明,窗掩梨花庭院静,小楼风雨共谁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曲子像一幅生动的文人隐居图,分为酸斋解嘲和杨驹儿墓园两部分,用大白话讲就是:
第一部分讲的是个看透官场的才子。皇帝请他吃过国宴,但他喝三斗酒才肯上朝,懒得去编书修史。他写诗用红纸,穿粗布衣,传柑橘交友(这些都是洒脱生活的象征)。后来他悟透人生,像神仙一样远离名利,躲进山洞研究炼丹、书法,和朋友聊天说玄学。最有趣的是他说"骗了洞里的花鸟四十年"——其实是与自然相伴四十载,最后觉得这样自由的生活和海上秋月一样圆满。
第二部分转到墓园场景。青苔长满小路,人去亭空,只剩当年题诗。作者在这里续写诗句、赏画、靠栏杆发呆。茶灶积灰、墨水结冰(说明很久没人来了),他关上门,对着孤灯和瘦影。这里用"伯牙琴毁""刘伶戒酒"两个典故,说知音已逝、饮酒也没滋味。最后他拄着藤杖漫游,写新诗托黄莺寄出,想着明年清明再来,但小楼听雨的时光已无人共享——满是物是人非的寂寞。
全篇妙在两种人生状态的对比:前段活得像神仙般痛快,后段写得像秋雨般清冷。用喝酒、赏月、听雨这些日常小事,就把古代文人"混日子时潇洒,想朋友时凄凉"的矛盾心理画出来了,特别接地气。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