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应寺双松歌
山门突兀迎诸峰,曲廊阴合双白松。
蟠根下固穴泉石,直干上走缠虬龙。
支撑太古驻日色,泛扫碧落窥云容。
流胶入地互凝结,元气护顶相交冲。
昨来对此忘坐卧,夜半独起无人踪。
海涛乍惊泻岩壑,天风直与开心胸。
灯光深閟佛殿黑,星影寂照僧寮重。
因思前代巨珰盛,祝釐争致金钱供。
琳宫绀宇不可数,未审物力来何从。
丰碑久蚀赑屃倒,惟有两树留秦封。
笙箫遥接鸾鹤下,烟露近承霄汉浓。
投阶败鳞自斑剥,梳空香叶犹丰茸。
经声梵语有时出,山妖木魅何由逢。
冰霜已历千百载,天年幸保经春冬。
扶持倘非龙象力,枝柯那得余横纵。
蟠根下固穴泉石,直干上走缠虬龙。
支撑太古驻日色,泛扫碧落窥云容。
流胶入地互凝结,元气护顶相交冲。
昨来对此忘坐卧,夜半独起无人踪。
海涛乍惊泻岩壑,天风直与开心胸。
灯光深閟佛殿黑,星影寂照僧寮重。
因思前代巨珰盛,祝釐争致金钱供。
琳宫绀宇不可数,未审物力来何从。
丰碑久蚀赑屃倒,惟有两树留秦封。
笙箫遥接鸾鹤下,烟露近承霄汉浓。
投阶败鳞自斑剥,梳空香叶犹丰茸。
经声梵语有时出,山妖木魅何由逢。
冰霜已历千百载,天年幸保经春冬。
扶持倘非龙象力,枝柯那得余横纵。
现代解析
《广应寺双松歌》描绘了山中寺庙前两棵古老白松的壮丽景象,并通过这些自然景物引发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山门的宏伟和两棵白松的奇特形态。山门高耸,迎接众多山峰,而曲廊下的白松根深叶茂,根系深入石缝,树干直插云霄,仿佛与天地相连。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也暗示了时间的悠久和生命的顽强。
接着,诗人通过“流胶入地互凝结,元气护顶相交冲”进一步强调了这两棵松树的生命力和它们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松树的树脂渗入地下,凝结成块,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而它们在风雨中屹立不倒,仿佛受到天地元气的庇护。
在描述完松树的形态后,诗人转入对寺庙和历史的思考。他提到寺庙的辉煌曾经依赖于权贵的供奉,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辉煌的痕迹逐渐消失,只剩下碑文和这两棵松树依然存在。这暗示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都是短暂的,唯有自然和时间是永恒的。
最后,诗人通过对松树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的敬意。松树历经千百年的风霜雨雪,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一种不朽的精神力量。诗人感叹,如果没有这种坚韧的力量,枝干也无法如此纵横交错,生命力无法如此顽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寺庙和松树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坚韧、时间永恒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的诗,更是一首关于生命与历史的哲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