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的是对一位已故僧人朋友的深切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往年偏共仰师游,闻过流沙泪不休"说的是:以前经常和这位清江上人一起游历学习,现在听说他穿越沙漠西去(暗指圆寂),眼泪就止不住地流。这里用"流沙"既指真实的沙漠,也暗喻生死界限,形象地表达了天人永隔的悲伤。
后两句"此身岂得多时住,更著尘心起外愁"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人的生命本就短暂(此身不能久住),可自己却还怀着世俗的烦恼(尘心),为外物徒增忧愁。这里既有对友人超脱生死的羡慕,也有对自己仍陷尘世烦恼的自嘲。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通过悼念一位方外之人,反而照见自己无法超脱的世俗羁绊。这种"怀念别人时看清自己"的双重感悟,让简单的28个字承载了丰富的人生况味。诗人用"流泪不止"与"尘心难除"的对比,生动展现了修行者与俗世中人面对生死的不同境界。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