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太祝冬祭马步

故坛何肃肃,中野自无喧。烈火见陈信,飏言闻永存。
房星隐曙色,朔风动寒原。今日歌天马,非关征大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严肃穆的冬祭场景,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递出深厚的情感和历史韵味。

开篇"故坛何肃肃"直接点出祭祀场所的庄严氛围,用"肃肃"二字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现场的寂静与神圣。"中野自无喧"进一步强化这种氛围,说明在荒野中自然界的喧嚣都为之静默,突显祭祀仪式的分量。

中间四句生动展现祭祀过程:"烈火见陈信"描写燃烧的火焰中显现出古老的信仰,"飏言闻永存"则通过飘散的话语象征精神的永恒。随后笔锋转向自然景象,"房星隐曙色"暗示黎明时星辰渐隐,"朔风动寒原"用凛冽北风扫过荒原的画面,烘托出冬日祭祀的苍凉感。

结尾两句别有深意:表面上说今天歌颂天马,但与征战大宛无关。这里"天马"可能暗指祭祀的马匹,也可能象征某种精神力量。诗人似乎在表达,这场祭祀不是为了彰显武力,而是出于更纯粹的信仰或文化传承。

全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肃穆的仪式、苍茫的自然和深沉的历史感融为一体,让读者感受到超越时空的文化传承力量。最妙的是结尾的转折,把一场看似普通的马祭,升华到精神信仰的高度,留下耐人寻味的思考空间。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