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二首 其四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拂子朝到西天,暮归唐土。
也无佛,也无祖,夜半日输正当午。
露柱灯笼𡎺著时,谁道黄金如粪土。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词,让我们来一起解读它的精髓和魅力。

首先,这首诗的标题是《偈十二首 其四》。偈,是一种佛教文体,通常用来表达佛教的哲理和教义。这首诗是其中的第四首,所以叫做“其四”。

诗的开篇“二由一有,一亦莫守”,表达了变化无常、无常即有的哲学观念。这里的“二”和“一”都是抽象的符号,代表万物和变化。诗人告诉我们,万物由一种无形的力量产生,而这种力量本身也是变化无常的,不可固守。

接下来,“拂子朝到西天,暮归唐土”,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拂子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修行者或僧侣。他们从西天(佛教的发源地)出发,经历长途跋涉,最终回到唐土(中国)。这个过程体现了生命的旅程和时空的转换。

然后,“也无佛,也无祖”,这句话表达了超越宗教和传统的思想。诗人强调,在追求真理和悟性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被宗教或传统的观念束缚,要有独立思考和超越的能力。

接下来,“夜半日输正当午”,这句话的含义比较深奥,可能涉及到时间的相对性和生命的瞬间变化。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生命的某个瞬间,可能会经历重大的转变或领悟。

最后,“露柱灯笼𡎺著时,谁道黄金如粪土”。这句话表达了现实与幻觉的对比以及人生的价值选择。露柱和灯笼是现实的象征,而黄金如粪土则是超越物质、追求精神价值的象征。诗人似乎在问:在这个现实世界中,谁能够超越物质的束缚,真正明白人生的价值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抽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关于时间、空间、变化、价值选择等深刻的人生哲理。它鼓励人们超越宗教和传统的束缚,独立思考,追求精神的价值。这种深邃的思想和富有哲理的表达方式,使这首诗充满了魅力和吸引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