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题

民国军人皆紫袍,为何不与民分劳?
玉杯饮尽千家血,红烛烧残万姓膏。
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
逢人都道民生苦,苦害生灵是尔曹!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有力的语言,揭露了民国时期军阀权贵的虚伪与残暴。

前两句直接质问:那些穿着华丽军服的军人,为什么不肯为百姓分担苦难?"紫袍"象征权贵的地位,而"民"则代表受苦的普通百姓,形成鲜明对比。

中间四句用强烈的画面感控诉剥削:权贵们的酒杯里盛满百姓的血汗,他们点燃的蜡烛燃烧的是民脂民膏。这里"玉杯""红烛"看似高雅,实际是吸血的工具。"天泪人泪""歌声哭声"的对比,更突出社会的不公——权贵在享乐时,百姓在哭泣。

最后两句一针见血:那些整天把"民生疾苦"挂在嘴上的权贵,恰恰是百姓痛苦的根源。"尔曹"(你们这些人)的指责,让虚伪的面具彻底粉碎。

全诗没有复杂典故,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
- 用颜色对比(紫袍vs鲜血、红烛vs泪痕)凸显阶级矛盾
- 用生活意象(酒杯、蜡烛)暴露剥削本质
- 用重复递进(泪落/哭声)强化悲愤情绪
- 用反讽手法(说民生苦的人害民)戳破虚伪

这种敢为百姓发声的勇气,以及通俗有力的表达,正是其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