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准和尚赞
奋身铁色,飞崖倒戈,欠蹄少角。
得聩翁之聪而震忽雷,乘云巢之云而撒巨雹。
远若可亲,迩而愈邈。
拈死柴头,煨文武火,而起龙宫之烈焰。
以广长舌,谈真圣谛,而被天子之恩渥。
或谓为密庵破庵,跳篱蓦墉之克家。
岂知是脩水黄梅,寒霜冷燄之超卓者也。
得聩翁之聪而震忽雷,乘云巢之云而撒巨雹。
远若可亲,迩而愈邈。
拈死柴头,煨文武火,而起龙宫之烈焰。
以广长舌,谈真圣谛,而被天子之恩渥。
或谓为密庵破庵,跳篱蓦墉之克家。
岂知是脩水黄梅,寒霜冷燄之超卓者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无准和尚赞》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位超凡脱俗的得道高僧形象。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外形与气质的反差 诗中用"铁色皮肤""倒挂悬崖"等硬核意象,描写和尚看似粗犷的外表(就像生锈的铁器、缺角的蹄子),但实际拥有"聋翁的敏锐听力"(能听见惊雷)、"乘云撒冰雹"的神通。这种外表与内在的强烈对比,突显其深藏不露的修为。
2. 修行方式的独特性 诗人用"烧柴火却燃起龙宫烈焰""说佛理却获皇帝恩宠"等矛盾修辞,表现和尚看似平常的修行(烧火做饭、讲经说法)中蕴含着巨大能量。就像用文火慢炖(文武火)却能爆发惊人热量,说明他的修行方法看似朴素实则高明。
3. 传承与突破的关系 最后用两组对比:既像"翻墙越院的密庵破庵"(继承传统),又像"寒霜中的冷焰"(超越常规),说明他既能恪守禅宗正统(黄梅禅宗发源地),又能打破常规开创新境界。这种"守正创新"的特质,正是其最卓越之处。
全诗通过一系列"矛盾统一"的意象(粗糙/精微、平凡/神奇、继承/突破),塑造出一个既接地气又有神性,既恪守传统又敢于突破的立体高僧形象。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外表冷峻内里炽热,这种反差正是禅宗"平常心是道"思想的生动体现。
释智朋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