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徽宗斋会》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高谈阔论若无人”,描绘了当时朝廷中一些人的状态——他们夸夸其谈,仿佛天下无人能及,但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见识和行动力。作者在这里暗讽了那些只懂得空谈而不务实的人。
第二句“可惜明君不遇真”,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他认为当时的皇帝(徽宗)虽然是位明君,但却没有遇到真正有才能、愿意为国家出力的贤臣。这句话也隐含了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批评。
第三句“陛下问臣来日事”,是作者假设皇帝询问他关于未来的事情。这里的“来日事”指的是国家的未来走向和发展。
最后一句“请看午未丙丁春”,是作者对皇帝的回答。这里的“午未丙丁春”是一种隐喻,指的是未来的某个时期。作者通过这种隐晦的表达,暗示未来的局势可能会发生变化,可能是动荡或危机。他提醒皇帝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现状的批评和对未来的忧虑。他通过讽刺空谈无益的朝臣,提醒皇帝要重视国家的未来,及早采取措施应对可能的危机。这首诗的精髓在于它既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又隐含了对未来的警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