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皇帝驾崩后的悲伤场景,充满了对先帝的缅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首句“映日龙輴动,喧天凤吹休”描绘了皇帝出殡的盛况。龙輴(皇帝的车驾)在阳光下显得气势磅礴,凤吹(皇家乐队)的乐声响彻天际,但这一切随着皇帝的离世而戛然而止,象征着皇权的威严与辉煌的终结。
接下来的“桥仙融路碧,梧野结云愁”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人们的哀思。桥边的仙草仿佛也被悲伤所感染,路边的碧草显得格外凄凉;梧桐树下的原野,云层低垂,仿佛也在为皇帝的离世而忧愁。
“万叶休符衍,三年孝制脩”进一步强调了皇帝的逝去对国家的影响。万叶(天下)因为皇帝的去世而失去了往日的安宁,国家进入三年的守孝期,象征着国家将经历一段艰难的时光。
最后一句“臣民瞻祖载,恸哭拜江流”描绘了臣民对先帝的深切哀悼。大家望着皇帝的灵柩,悲痛欲绝,哭声震天,纷纷跪拜在江边,表达对皇帝的无限敬仰与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出殡场景、自然景象和臣民情感的描绘,深刻表达了对皇帝逝去的悲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词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代中国对君主的忠诚与敬仰。
李巘
李巘,字献之。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赐同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二二)。四年,为太常寺主簿(同上书选举二一之二)。五年,迁国子监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累迁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二)。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官至翰林学士兼侍读(同上书礼五○之八)。今录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