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刹海观荷用苏文忠公金山诗韵

北人不识江与湖,潴水为潭便称海。
金源十刹迹成尘,指点烟萝果安在。
空馀高柳绕坡陀。
屋宇之外皆澄波。
恍到江南水云壑,花时微病游人多。
嗟余淮海迟归楫,大难米贵长安日。
六街车马涨尘沙,白汗翻浆午曦赤。
何期到此清吟魄,片云著意催诗黑。
柳丝历乱夕阳明,三两沙鸥睡不惊。
辇下才人半相识,招呼况具杯中物。
酒酣兴极忆家山,不安寒饿真痴顽。
归心日夜无时已,梦落苍霞半江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北方的十刹海观荷时的所见所感,结合了江南水乡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

首先,作者提到北方人很少见到江河湖泊,所以他们把积水的地方称为“海”。十刹海原本是金源时期的寺庙所在地,如今已变成一片尘土,曾经的景象只能在记忆中寻找。现在这里只剩下高耸的柳树和清澈的湖水,仿佛让人置身江南水乡。然而,荷花盛开的季节,游人多到让人有些不适。

接着,作者感叹自己迟迟未能回归家乡,而北方的长安城生活艰难,物价昂贵。街道上车马喧嚣,尘土飞扬,烈日炎炎,让人汗流浃背。然而,到了十刹海,心情却突然平静下来,仿佛有一片云彩在催促他写诗。夕阳下的柳丝摇曳,沙鸥悠闲地睡着,仿佛不受外界打扰。

在这里,作者遇到了不少熟悉的文人,大家举杯畅饮,酒酣耳热之时,他不禁想起了家乡的山川。作者自嘲自己不愿忍受北方的寒冷和贫困,依然执着于回到家乡。他的思乡之情日夜不停,甚至梦中都回到了家乡的半江水畔。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北方的喧嚣与十刹海的宁静,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作者在北方的生活虽然艰难,但在十刹海的片刻宁静中,他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也激发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