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不见月答永叔

天嫌物兼美,而使密云藏。
已向石屏见,何须照席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在中秋节看不到月亮时,写给朋友永叔的一首幽默小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天嫌物兼美"是说:老天爷可能觉得月亮太完美了(既明亮又圆满),有点嫉妒,所以用密云把它藏起来了。这里用拟人手法,把天气现象说得像小孩子闹脾气一样可爱。

第二句"已向石屏见"是妙笔:虽然今晚没看到真月亮,但我在石屏(可能指有月亮图案的石屏风或石刻)上已经欣赏过月亮的样子了。这句话展现了文人随遇而安的雅趣。

最后两句更显豁达:既然在石屏上见过月亮了,何必非要真实的月光照在宴席上呢?表达了"心中有月,处处是月"的意境,也透露出与友人相处的温馨——即便没有月亮,只要好友在旁,一样可以尽兴。

全诗把"中秋无月"的遗憾,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化解,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生活智慧和洒脱情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缺憾也能变成雅趣"的生活态度,让人读来会心一笑。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