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松梅图的画面,并融入了禅意想象。
前两句用大白话讲:画中那棵松树高大挺拔("崔嵬霜干"),枝干上挂着白霜像是要直插云霄;它低头俯视着下方几枝寒梅("寒梢"),虽然时值寒冬,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数尺春")。
后两句转入诗意联想:诗人说你要相信,这位画中须发斑白("苍髯")、心境澄澈的松树老人(暗喻修行者),他身边应该会有天女散花的场景。这里用佛经中"散花天女"的典故,把静态的画作想象成具有灵性的禅境。
全诗妙在:
1. 用拟人手法让松树"俯映",让枯枝呈现"春意"
2. 通过"净明老"的联想,把普通画作提升到禅意境界
3. "坐中容有"的留白写法,激活读者想象力
4. 明明写的是寒冬景物,却透出内在的生命力
就像我们现在看一幅好画,不仅看到表面的景物,还能感受到画外的意境和故事性。诗人正是用文字帮我们打开了这幅画的"第二层空间"。
李衡
(1100—1178)扬州江都人,字彦平,号乐庵。高宗绍兴二年进士。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侵刻百姓,投劾而归。后知溧阳县,留心民政。孝宗隆兴二年,召为监察御史。历枢密院检详、侍御史。因反对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权,除秘阁修撰致仕。晚年定居昆山,聚书逾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