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南方湿热之地的场景,情感真挚而画面感极强。
前两句"炎光君此去,旅恨杳何穷"直白地道出送别之情:友人要前往炎热的地方("炎光"),这一别离带来的愁绪("旅恨")就像远方一样看不到尽头。用"杳何穷"三个字,把抽象的离愁具象化为绵延无尽的远方,让人感受到那种挥之不去的牵挂。
后两句"海树瘴烟黑,蛮村山路中"则像电影镜头般切换,展现友人即将面对的艰险旅途:海边树木笼罩在有毒的黑色瘴气里,崎岖山路上散落着未开化的村落。诗人没有直接说"路上危险",而是用"瘴烟黑"这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让读者自然联想到南方湿热环境的险恶。
全诗短短二十字,既表达了深厚情谊,又勾勒出鲜明的南国风光。最妙的是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情感——越是渲染路途的艰险,越能反衬出送别时的不舍与担忧。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说"我舍不得你"更有感染力,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真挚的友情。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