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借山偶阅放翁集遂作放翁句

了澈凡心寄一枝,绿蒲团上写新诗。
片云不作三千界,长日何争十二时。
饭向午前挑菜甲,羹从秋后采莼丝。
人间岂少閒滋味,不是高僧那得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首句“了澈凡心寄一枝”,意思是作者已经看透了世俗的烦恼,将自己的心境寄托在一枝花上,象征着他将复杂的心绪简化,专注于自然和内心的平静。

接下来,“绿蒲团上写新诗”描绘了作者坐在绿色的蒲团上写诗的情景,蒲团象征着禅修和静思,进一步强调了作者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

“片云不作三千界,长日何争十二时”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和空间的超然态度。片云不扰乱广阔的天地,长日也不争夺时间的流逝,暗示作者不纠结于外界的纷扰,而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

“饭向午前挑菜甲,羹从秋后采莼丝”描述了作者的生活细节,他在午前采摘新鲜的蔬菜,秋后采集莼菜做羹汤。这些日常琐事展现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他并不追求奢华,而是享受平凡中的美好。

最后两句“人间岂少閒滋味,不是高僧那得知”点明了主题:生活中其实有很多闲适的滋味,但只有那些像高僧一样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宁静与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生活状态,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物质追求,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