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内心的孤独感。
首句“浔阳江上看明月”,描绘了诗人在浔阳江边观赏月亮的场景。月亮象征着美好和宁静,但同时也常常引发人们对过往的思念。这一句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句“月落孤眠百感生”,月亮落下,诗人独自入睡,心中却涌起复杂的情感。这里的“孤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而“百感生”则表明他内心思绪万千,难以平静。
第三句“十二年前如昨日”,诗人回忆起十二年前的往事,感觉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这一句表达了时光飞逝的感慨,即使过去了很多年,记忆依然清晰如昨。
最后一句“竹斋曾醉凤箫声”,诗人想起当年在竹斋中醉酒,听着凤箫声的美好时光。这里的“竹斋”和“凤箫声”象征着一种优雅、宁静的生活氛围,与现在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生活的感慨。诗中的意象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