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岁归治西村居奉答次道见寄长句
肃肃白虎殿,潭潭承明庐。
人皆通籍游,我独老饭蔬。
譬彼兽啖土,岂其恶甘腴。
道穷吾何之,只得归荷锄。
盛夏督耘耔,先春理陂渠。
低徊居未宁,倏忽岁又除。
但怯簿有债,谁羞门少车。
载歌裹饭辞,谒酒聊自娱。
念子早奋拔,声华系名驹。
谁云破青衫,罪谤更勃如。
朝野固异分,知安尽夷途。
牛衣与樵歌,各是对妻孥(以上《灌园集》卷二)。
人皆通籍游,我独老饭蔬。
譬彼兽啖土,岂其恶甘腴。
道穷吾何之,只得归荷锄。
盛夏督耘耔,先春理陂渠。
低徊居未宁,倏忽岁又除。
但怯簿有债,谁羞门少车。
载歌裹饭辞,谒酒聊自娱。
念子早奋拔,声华系名驹。
谁云破青衫,罪谤更勃如。
朝野固异分,知安尽夷途。
牛衣与樵歌,各是对妻孥(以上《灌园集》卷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在官场失意后,回到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全诗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
前半部分,作者描述了自己在官场的窘境:别人都在朝廷里风光做官("白虎殿""承明庐"都是皇宫建筑),自己却像吃土的野兽一样只能啃菜叶子。这里用"兽啖土"的比喻特别生动,既说明自己处境艰难,也暗示官场食物链的残酷。当仕途走不通时,他选择回家种地,夏天除草春天修渠,过着忙碌充实的农耕生活。
后半段出现了转折:虽然家里穷得门可罗雀("门少车"),但能自在地喝酒唱歌。这时他想起一位叫"次道"的朋友,这位朋友年纪轻轻就出人头地("早奋拔"),但反而惹来诽谤。作者由此悟出深刻道理:朝堂和民间本就是两条路("朝野固异分"),安稳过日子才是正道。最后两句特别温馨,说不管是穿粗布衣服的农夫还是砍柴人的山歌,都是唱给自家老婆孩子听的,点明了平凡生活的可贵。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作者坦然接受命运的态度。他没有抱怨时运不济,而是把种地生活写得充满烟火气,最后得出"平安是福"的人生智慧。诗中"牛衣与樵歌"的比喻尤其精彩,说明幸福不在于身份地位,而在于能和家人共享简单快乐。这种豁达的生活哲学,对现代人也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