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怀古

龙兴赫赫推高皇,十二传后篡者王。
白水真人此崛起,讨贼重使炎汉昌。
黄巾大乱继以卓,阿瞒觊觎深包藏。
卧龙此地作高隐,先主得之同伊姜。
东汉君与后汉相,两人发轫皆南阳。
史以昭烈比光武,雄才大度真颉颃。
况复云台众将相,诸葛一人兼其长。
创业不异成败异,后人往往悲武乡。
天意虽曰不可测,终随人事为兴亡。
成哀孱弱鲜大失,无端外戚干天纲。
是时文景泽未竭,中兴尚易恢旧疆。
降及桓灵甚矣惫,纷纷党锢歼忠良。
人之云亡国殄瘁,如病已入膏与肓。
鱼水君臣力虽竭,安能眷顾回彼苍。
呜呼出师纵未捷,千秋正统何堂堂。
迄今君臣共祠宇,萍蘩万古长流芳。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河南南阳为背景,通过对比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光武帝)和三国蜀汉刘备、诸葛亮这两对君臣的命运,探讨了历史兴衰的规律。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诸葛一人兼其长"):
用对比手法写南阳出了两对著名君臣——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这里起兵,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这里隐居。诗人认为刘备像刘秀一样雄才大略,诸葛亮更是兼具了东汉开国功臣们的所有才能。

第二部分("创业不异成败异"到"安能眷顾回彼苍"):
分析两对君臣结局不同的原因。虽然都是白手起家,但刘秀成功而刘备失败,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时势不同。刘秀遇到的是王莽乱政,社会基础还在;刘备遇到的是东汉末年大乱,国家已经病入膏肓,就算诸葛亮再厉害也无力回天。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
升华主题——虽然蜀汉最终失败,但刘备诸葛亮这对君臣的忠义精神永垂不朽。现在南阳还保留着纪念他们的祠堂,说明真正感动后世的是人格魅力而非成败得失。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通俗的历史故事讲深刻道理,把复杂的历史兴衰归结为"时势造英雄"。
2. 通过对比手法,让读者自然体会到:有些失败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时机问题。
3. 最后落脚点在精神传承上,强调人格魅力比成败更重要,这个观点在今天依然很有启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