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

初夏登临花未稀,一春多恨赏心违。
群峰细雨江流转,万户垂杨燕子归。
谢傅风流今不忝,秣陵云物旧全非。
空台草长谈经处,风起游丝罥客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诗人登上雨花台所见的景色和引发的感慨。

首句“初夏登临花未稀”,说明诗人此时正值初夏时节,刚登上雨花台,发现花朵还未完全盛开。这里“未稀”暗示着春天的花期已经接近尾声,初夏的景色尚未完全展开。

接着“一春多恨赏心违”,诗人回顾了整个春天的经历,“一春”指的是整个春季,“多恨”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遗憾与遗憾未及充分欣赏的心情。春天本来是美好的季节,但由于种种原因,诗人无法尽情享受春天的美景,因而感到遗憾。

颔联“群峰细雨江流转,万户垂杨燕子归”,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虽然有时下着细雨,但山峰和江水依然在流转,燕子也回到了它们的家。这里的“群峰”、“细雨”、“江流转”、“垂杨”等词语,展现了雨花台周边的自然景观,细腻而生动。

颈联“谢傅风流今不忝,秣陵云物旧全非”,诗人提到谢傅,是指东晋时期的谢安,这里代指雨花台这一重要历史遗迹。诗人感叹,虽然这里还保留着当年的风流余韵,但与昔日相比,景物已经大不相同了。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尾联“空台草长谈经处,风起游丝罥客衣”,诗人站在空荡荡的雨花台上,只见草木茂盛,曾经的讲经之处如今已是一片荒凉。微风中,游丝轻轻拂过客人的衣裳。言外之意是,这片曾经辉煌的土地,如今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一片荒凉,令人感慨万千。

整首诗通过对初夏雨花台景色的描写,结合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兴衰的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