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愤懑,充满了壮志难酬的苦闷。
首联“男儿生岂负头颅,久事雕虫愧壮夫”是说:堂堂男儿生来就该有所作为,可自己却长期埋头于文字工作(“雕虫”指写文章),像个懦弱书生一样,实在愧对热血男儿的身份。
颔联“欲问偃妖诛楛矢,谁惊穆御誓桃弧”借用典故,表达想平定乱世却无能为力的心情。“偃妖”指平定叛乱,“楛矢”是武器,“穆御”指周穆王征讨四方,“桃弧”是驱邪的桃木弓。意思是:想拿起武器平定叛乱,可谁能像古代英雄那样震慑敌人呢?
颈联“貉奴白帢频收系,蛾贼黄巾未伏辜”直接描写现实:敌人(“貉奴”是对入侵者的蔑称)戴着白帽子频繁作乱,像东汉黄巾军一样的起义军(“蛾贼”形容敌人如飞蛾扑火)尚未被消灭。
尾联“今日拥书三万卷,可堪持作解兵符”是自嘲:如今我满腹诗书(“拥书三万卷”),可这些书本在乱世中有什么用呢?难道能当兵符(调兵遣将的凭证)去平息战乱吗?
整首诗的核心是:一个有抱负的读书人,面对国家动荡却无能为力,只能愤懑自嘲。既痛恨敌人的猖狂,又感慨自己的书生身份在乱世中的无力,读来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