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哭

邳州哭,井水竭,去年哭母瘴海热。
今年此日来邳州,母死未禫子为囚。
邳州土湿泪长在,化为苍苔色不改,雨洗游魂归瘴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邳州哭》用直白如话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痛彻心扉的亲情悲剧。

开头三句像电影镜头:邳州这地方在哭泣,连井水都干涸了。去年在南方瘴气弥漫之地,诗人曾为去世的母亲痛哭;今年此时来到邳州,自己却成了囚徒。这里用"井水竭"暗示天地同悲,用"瘴海热"的湿热环境反衬内心的煎熬。

中间三句最催泪:母亲去世还不满两年("未禫"指丧期未过),儿子却已身陷囹圄。邳州潮湿的泥土上,诗人的眼泪化作青苔,连雨水都冲刷不掉——这个意象既写实又象征,眼泪不是短暂的情绪,而是永远刻在土地上的伤痕。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超现实:雨水能洗净的只有"游魂",让母亲的灵魂回归南方。这里藏着双重悲剧:诗人既不能为母亲守孝尽哀,也无法亲自祭奠,连灵魂都漂泊无依。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血泪直接写在潮湿的墙上。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身不由己的囚徒处境形成的双重打击。潮湿的邳州、燥热的瘴乡、洗不净的泪痕,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儿子最深的悔痛。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