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玉峰①

一秋吟不尽,才拙愧黄花。
极目皆成市,论心有几家。
淡交期白发,清话證丹砂。
却忆分携处,寒林集暮鸦。

现代解析

这首《游太玉峰》描述了一位诗人在秋天游历山中的感受和思绪。诗人首先感叹秋天景色如此丰富,自己才学浅薄,无法完全表达出来,深感惭愧。这里的“黄花”可能指菊花,象征着秋天的美景。

接着,诗人放眼望去,发现周围繁华如市,但真正能交心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反映了他对世俗繁华的淡然和对真挚友谊的渴望。他说,与朋友交往不图名利,只希望能一起到老,白发苍苍时依然能畅谈人生,印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丹砂”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坚定的信念或理想。

最后,诗人回忆起离别时的情景,寒林中的暮鸦让人感到孤寂和凄凉。这既是对过往的怀念,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伤。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人际交往和离别回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世间冷暖的感慨。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