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双燕诗二首 其二

可怜云中燕,旦去暮来归。自知羽翅弱,不与鹄争飞。

寄声谢飞鹄,往事子毛衣。琐心诚贫薄,叵吝节荣衰。

阴山饶苦雾,危节多劲威。岂但避霜雪,当儆野人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这首诗以双燕为视角,讲述它们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智慧。

首先,诗人描绘了燕子早出晚归的形象,体现了它们的勤劳和坚韧。燕子早出晚归,无论多么辛苦,都坚持回到自己的巢中,这种坚韧的精神让人敬佩。

接着,诗人通过燕子的自言自语,表达了一种自知之明的心态。“自知羽翅弱,不与鹄争飞”,燕子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局限,不盲目去与更大的鸟比较,不去争强好胜。这种自知不妄自尊大的态度,体现了燕子的智慧。

然后,诗中提到“寄声谢飞鹄”,表达了燕子对过去事情的释怀和感谢。虽然过去可能有竞争和比较,但现在燕子心态平和,愿意向更大的鸟表达感谢。这种心态的转变,展现了燕子内心的成长和成熟。

接下来,“琐心诚贫薄,叵吝节荣衰”,表达了燕子不吝啬、不计较的心态。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无论自己遭遇什么困境,都不会吝啬自己的付出和关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燕子的高尚品质。

然后,“阴山饶苦雾,危节多劲威”,诗人借景喻情,表达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燕子都能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展现出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最后,“岂但避霜雪,当儆野人机”,再次强调了燕子的处世智慧。燕子不仅知道如何避开危险,还警惕着人们可能带来的威胁。这种既能自保又能警觉他人的智慧,让人深感燕子的机智和敏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燕子的形象和精神,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自知之明、无私奉献、感恩释怀、勇敢面对困难、机智敏锐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让人深感敬佩和钦佩。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