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莫干山碑林撰书勒石①(一九八八)

浙西众峰尊天目,中有莫干耳尤熟。
青壁杖屐恨未曾,魂梦夜夜绕云麓。
闻道干将与莫邪,铸剑于此传迩遐。
壮士得之虎生翼,万里横行腾龙蛇。
又闻山中竹似海,飞泉百丈落硊礧。
楼台掩映水竹间,争共造化发异彩。
嗟予往者空蹉跎,劳形尘累婴网罗。
何当抖擞衣冠去,清凉世界栖烟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莫干山风光的赞美,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向往莫干山(前四句): 作者开篇就说浙江西部的山峰中天目山最出名,但自己最熟悉的却是莫干山。虽然没机会亲自去登山("青壁杖屐恨未曾"),但连做梦都想着那里的景色("魂梦夜夜绕云麓"),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向往之情。

2. 山中美景传说(中间八句): - 先写干将莫邪铸剑的传说,说英雄得到这样的宝剑就能如虎添翼("壮士得之虎生翼"),展现豪迈气概。 - 再写现实中的莫干山:竹林如海、瀑布飞流("飞泉百丈落硊礧"),山水间的楼台建筑与自然相映成趣("争共造化发异彩"),像在比赛谁更美。

3. 渴望归隐(最后四句): 作者感叹自己过去虚度光阴("嗟予往者空蹉跎"),被世俗琐事束缚("劳形尘累婴网罗")。最后发出强烈愿望:真想抛开一切("抖擞衣冠去"),到这片清凉世界过隐居生活("栖烟梦")。

全诗亮点: - 虚实结合:把铸剑传说和真实风景穿插描写,让山水更有传奇色彩 - 对比强烈:用尘世的烦累反衬山中的自由,突出归隐愿望 - 画面感强:瀑布、竹林、楼台等意象组合,像展开一幅山水画卷

作者通过这首诗,既展现了莫干山的人文历史和自然之美,也抒发了现代人共同的心声——对摆脱忙碌生活、回归自然的渴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