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杂兴八首
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
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
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逍遥阡陌上,远近无相识。落日照秋山,千岩同一色。
网罟绕深莽,鹰鹯始轻翼。猎马既如风,奔兽莫敢息。
驻旗沧海上,犒士吴宫侧。楚国有夫人,性情本贞直。
鲜禽徒自致,终岁竟不食。
田家趋垄亩,当昼掩虚关。邻里无烟火,儿童共幽闲。
桔槔悬空圃,鸡犬满桑间。时来农事隙,采药游名山。
但言所采多,不念路险艰。人生如蜉蝣,一往不可攀。
君看西王母,千载美容颜。
平生养情性,不复计忧乐。去家行卖畚,留滞南阳郭。
秋至黍苗黄,无人可刈获。稚子朝未饭,把竿逐鸟雀。
忽见梁将军,乘车出宛洛。意气轶道路,光辉满墟落。
安知负薪者,咥咥笑轻薄。
楚山有高士,梁国有遗老。筑室既相邻,向田复同道。
糗糒常共饭,儿孙每更抱。忘此耕耨劳,愧彼风雨好。
蟪蛄鸣空泽,鶗鴂伤秋草。日夕寒风来,衣裳苦不早。
梧桐荫我门,薜荔网我屋。迢迢两夫妇,朝出暮还宿。
稼穑既自种,牛羊还自牧。日旰懒耕锄,登高望川陆。
空山足禽兽,墟落多乔木。白马谁家儿,联翩相驰逐。
种桑百馀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馀,时时会亲友。
夏来菰米饭,秋至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
日暮闲园里,团团荫榆柳。酩酊乘夜归,凉风吹户牖。
清浅望河汉,低昂看北斗。数瓮犹未开,明朝能饮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闲适与自足,展现了农民对自然、家庭和简单生活的热爱。全诗分为八首,每首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乡村生活的细节和情感。
1. 自然与劳作
春天到来,鸟儿鸣叫,农民在田间劳作,娶妻生子,开垦田地。丰收时全家欢喜,夜晚登高远望,感受自然的宁静。诗中用“百草被霜露”等意象,暗示季节变化,也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2. 贫富与志趣
世人追求富贵,但诗人更爱打渔耕田的自由。他住在满园葵花桑榆的屋子里,鸟雀常来作伴,享受悠闲生活,不愿被官府打扰。这种对简朴生活的满足感,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
3. 打猎与豪情
诗人描写狩猎场景:猎马如风,猛兽奔逃,旗帜飘扬,犒赏士兵。随后笔锋一转,提到楚国一位贞洁的夫人,暗示高尚品德比物质更重要。
4. 田园日常
白天关上门,邻里安静,孩子们玩耍,农闲时采药游山。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如蜉蝣,但西王母的传说又暗示长生之美,对比中凸显对生命的思考。
5. 卖畚与际遇
一位农民离家卖畚箕,滞留他乡,秋收时无人帮忙,孩子饿着肚子赶鸟。突然遇到显赫的将军,讽刺了社会对贫苦人的忽视,富人不懂穷人的艰辛。
6. 邻里互助
两位老人比邻而居,一起种田吃饭,互相照看儿孙。他们忘记劳累,感恩风雨调和的日子。蟋蟀鸣叫、秋风寒衣的细节,烘托出晚年生活的温暖与不易。
7. 自给自足的快乐
种桑养蚕、种黍酿酒,衣食无忧后常与亲友聚会。夏天吃菰米,秋天饮菊酒,妻子热情待客,孩子活泼奔跑。夜晚醉归,凉风习习,看星河北斗,明天还能继续畅饮——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是田园诗的核心魅力。
8. 总结:生活的真谛
全诗通过种田、打猎、邻里交往等场景,歌颂了远离纷争、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诗人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家庭和睦、劳动充实和心灵自由。即使生活清苦,但能与自然和谐共处,便是最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