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咸阳北原

秦山曾共转,秦云自舒卷。古来争雄图,到此多不返。
野狖穴孤坟,农人耕废苑。川长波又逝,日与岁俱晚。
夜入咸阳中,悲吞不能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经咸阳北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古今对比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人生短暂的悲凉。

前两句"秦山曾共转,秦云自舒卷"用拟人手法写山和云,暗示时间流逝。山曾经与人一起转动(夸张说法),云却自顾自地飘动,说明自然永恒而人事易变。

中间四句写历史变迁:古往今来人们争权夺利,但最终都葬身于此。如今只剩下野猴在孤坟打洞,农民在废弃的皇家园林耕种。通过"野狖"和"农人"的日常活动,反衬出昔日辉煌的彻底消逝。

后四句转入个人感受:河水长流不停,时光飞逝,转眼已到年末。夜晚进入咸阳城时,悲伤得连饭都吃不下。这里用"波逝"和"岁晚"两个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短暂。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苍凉感。作者站在历史现场,看到昔日繁华已成废墟,联想到人生也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瞬,不禁悲从中来。这种对历史沧桑的感悟,对生命短暂的慨叹,正是这首诗最动人的地方。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