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潭①
府东万丈潭,水族纷窟宅。
百泓沸重幽,胆破下临黑。
连峰亘东回,环照崨嶪色⑴。
戢戢穿蘋菰,潎潎弄浟湙。
气各挟波涛,隐忍困偪仄。
伪郑饕口腹,银鳞出泼剌。
脍下金丝盘,细听霜刀騞。
自从罢施罛,长时潋空碧。
勿轻鬐鬣微,溟涨迫胁腋。
会当雷雨交,腾踔安可测(施懿琳编校)。
百泓沸重幽,胆破下临黑。
连峰亘东回,环照崨嶪色⑴。
戢戢穿蘋菰,潎潎弄浟湙。
气各挟波涛,隐忍困偪仄。
伪郑饕口腹,银鳞出泼剌。
脍下金丝盘,细听霜刀騞。
自从罢施罛,长时潋空碧。
勿轻鬐鬣微,溟涨迫胁腋。
会当雷雨交,腾踔安可测(施懿琳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潭中的鲫鱼生态,暗含对生命韧性和自然力量的赞叹。全诗可分三个层次理解:
1. 神秘潭景(前八句)
开篇用"万丈潭"形容潭水幽深,展现水下世界的神秘——各种鱼类在此安家,暗流涌动让胆小者畏惧。周围山峰环绕,阳光照在嶙峋山石上,鱼儿在浮萍间穿梭游动,鳞片折射出细碎波光。这里用"沸""黑""环照"等词营造出光影交错的动态画面。
2. 人类干预(中间六句)
笔锋转到人类捕鱼场景:郑国时期(可能借指某个历史阶段)人们贪图鱼鲜,银鳞鲫鱼被捕获时激烈挣扎。后四句用"霜刀"形容锋利的厨刀,"金丝盘"暗示贵族餐桌,通过"泼剌"(鱼尾拍打声)、"騞"(刀切声)等拟声词,让读者仿佛目睹宰杀过程。
3. 自然伟力(最后六句)
当渔网收起,潭水重归平静。但诗人提醒:别小看这些小鱼——它们与大海相连("溟涨"指海水),当雷雨来临,鱼儿可能借势腾跃,展现惊人力量。结尾"腾踔安可测"留下开放式想象,暗示弱小生命在特定条件下会爆发超乎想象的能量。
全诗通过"胆破→困迫→腾跃"的递进,完成对弱小生命的礼赞。最妙的是将鲫鱼与大海暗联,小鱼潭就像社会中的普通人,平时受环境制约,但机遇来临时可能一飞冲天。这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写法,让寻常鱼群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