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齐六归石城

春衫快马君来时,寒江稳泛君今归。
人生聚散定何许,怅望十年三别离。
忆昔见君石城下,杂佩瑶瑜间兰麝。
三年一鸣惊倒人,欲和薰风奏韶夏。
翰林主人子墨卿,文章意气飘朝云。
君归但扫三千牍,后会却揖贤书登。
离离漠漠霜芜没,江上阴风揽寒日。
不用长吟河畔草,与君且尽杯中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重逢又分别的复杂情感,充满人生聚散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四句用对比手法写相聚与离别:当初你穿着春衫骑着快马来找我,如今却在寒冷江面乘船归去。人生聚散无常,十年间我们已经历三次分别,让人惆怅。

中间八句回忆往事:想起在石城初次相见时,你像佩戴美玉香草般气质出众。你才华横溢如凤凰三年一鸣,能创作雅乐般的文章。你的文采连朝廷重臣都欣赏,这次回去专心备考,下次再见时你定能金榜题名。这里用"三年一鸣""奏韶夏"等比喻,把朋友的才华写得既生动又高雅。

最后四句回到现实:眼前是霜打荒草的萧瑟景象,江上寒风卷着惨淡的日光。此刻我们不必学古人临别作诗,只管痛快畅饮。结尾的"杯中物"指酒,用豪饮来冲淡离愁,显得洒脱又深情。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春衫快马"和"寒江稳泛"的冷暖对比,突出相聚的欢欣与离别的萧瑟 2. 把朋友比作美玉、凤凰,又用奏乐比喻文采,赞美得不落俗套 3. 结尾的饮酒场景,把文人离别的传统题材写出了新意,愁而不悲 4. "十年三别离"这样具体的数字,让人生感慨显得真实可感

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景物烘托和典故化用,把对朋友的不舍、赞赏和期许都融入诗中,展现了宋代文人既重情义又洒脱的交往方式。

卫博

济南历城人。善属文,尝参戎幕。孝宗乾道中为枢密院编修官,旋致仕。有《定庵类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