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曾作潇湘客,憔悴东秦归不得。
西轩忽见好溪山,如何却有楚乡忆。
读书误人四十年,有时醉把阑干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通过作者的自述,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昔年曾作潇湘客”,说的是作者曾经在潇湘一带生活过。潇湘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常让人联想到美丽的水乡风光。然而,接下来的“憔悴东秦归不得”,却透露出作者在东秦(今陕西一带)生活时的疲惫与无奈,甚至无法回到故乡。

“西轩忽见好溪山,如何却有楚乡忆”,作者在西轩(可能是他住的地方)看到美丽的山水,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楚地(潇湘一带)的故乡。这种触景生情的感觉,说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深藏于心,即使身处他乡,看到相似的风景,也会引发对故土的情感。

最后一句“读书误人四十年,有时醉把阑干拍”,作者感慨自己读书四十载,却似乎一事无成,有时醉酒时会拍打栏杆,表达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这句透露出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反思,虽然努力读书,但现实并不如人意,心中充满了失落与惆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感慨。诗中既有对美好风景的描写,又有对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富弼

(1004—1083)宋洛阳人,字彦国。仁宗天圣八年举茂才异等。庆历二年为知制诰,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挟索,然许增岁币。三年,迁枢密使,与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至和二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务守成,号贤相。神宗问边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拜相。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亳州,复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以韩国公致仕。卒谥文忠。有《富郑公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