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野轩
松陵城外长桥路,绿水逶迤带云树。
水边树里是谁家,半郭半村高隐处。
少年曾入幽并游,投老还家理钓舟。
醉卧芦花深浦月,笑呼笙鹤洞庭秋。
流光苒荏浮云改,八表神游知几载。
至今想见晋风流,犹有当时遗墨在。
我亦烟波旧钓徒,香粳炊熟脍鲜鲈。
天恩未报丹心切,敢问渔蓑泛五湖。
水边树里是谁家,半郭半村高隐处。
少年曾入幽并游,投老还家理钓舟。
醉卧芦花深浦月,笑呼笙鹤洞庭秋。
流光苒荏浮云改,八表神游知几载。
至今想见晋风流,犹有当时遗墨在。
我亦烟波旧钓徒,香粳炊熟脍鲜鲈。
天恩未报丹心切,敢问渔蓑泛五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田园生活,同时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
开篇用"松陵城外长桥路"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蜿蜒的绿水、云雾缭绕的树林,引出半城半村的隐居之所。这里暗示了主人公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人生轨迹:年轻时曾远游北方(幽并指河北山西一带),年老后回到家乡过着钓鱼、醉卧芦花、赏月的闲适生活。"笑呼笙鹤洞庭秋"用典暗示主人公向往神仙般的自由生活。
"流光苒荏浮云改"转折到时光飞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但主人公的"晋风流"(指东晋名士洒脱不羁的风度)和书法作品仍留存于世,暗示精神追求可以超越时间。
结尾处作者自比"烟波钓徒",过着煮饭烹鱼的简朴生活,却仍怀报国之志。"天恩未报丹心切"道出内心的矛盾:既向往隐逸,又放不下家国责任,最终以"敢问渔蓑泛五湖"的疑问作结,留下思考空间。
全诗通过隐居生活的描写,探讨了"出世"与"入世"的人生选择,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在闲适的表象下暗藏着一颗不平静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