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小景,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趣味。
前两句写植物:新种的竹子因为土地肥沃正在拼命生长,角落里的小花虽然开得晚,但也欢欢喜喜地绽放了。这里用"怒长"形容竹子长得特别有劲,像憋着一股劲儿似的;"自欣荣"则把小花拟人化,好像它对自己能开花这件事感到特别开心。
后两句写昆虫:野外的蝴蝶飞来飞去显得特别多情,不像蜻蜓那样只是轻轻点水就飞走。这里用"多情思"形容蝴蝶流连花间的样子,而蜻蜓点水的轻盈姿态则形成对比,一个缠绵,一个干脆。
全诗最妙的是把最普通的田园景象写得充满人情味——竹子会"发怒",小花会"开心",蝴蝶也像人一样"多情"。诗人用拟人手法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让我们感受到:哪怕是最微小的生命,都在认真而热烈地活着。这种对平凡事物充满温情的观察,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地方。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