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泰山

泰岳风高不可当,登临况复是重阳。
杯倾下映沧溟色,帽仄平依北斗傍。
鲁甸风云流野日,蓟门鸿雁入烟霜。
雄图盛节俱陈迹,城郭萧萧自八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诗人登泰山的情景,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天地自然和历史变迁的思考。

首句“泰岳风高不可当,登临况复是重阳”直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泰山之高,风势之强,不仅让人感到震撼,也暗示了诗人此次登临的不易和意义非同寻常。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登高赏景和家人团圆的日子。

接下来,“杯倾下映沧溟色”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站在高处,一瞬之间仿佛将大海的波光粼粼尽收眼底,杯中酒的颜色似乎也与大海的颜色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辽阔壮美的意境。而“帽仄平依北斗傍”则是通过细节描绘,表现诗人在寒风中依然坚毅地站立,头上的帽子微微歪斜,仿佛与北斗七星相依相伴,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对星辰大海的向往和追求。

“鲁甸风云流野日”和“蓟门鸿雁入烟霜”两联则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山东地区的风云流转和燕山地区大雁南飞的景象,传达出一种离别和思念之情。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宏大景象,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雄图盛节俱陈迹,城郭萧萧自八荒”则是诗人对历史的感慨。此处,“雄图盛节”指的是曾经辉煌的国家梦想与盛世景象,而“陈迹”则意味着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而“城郭萧萧自八荒”则描绘了一幅荒凉萧瑟的景象,暗示了历史变迁中的无奈和悲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深切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对国家历史的沉思,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