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蝉寄张昼

细声频断续,审听亦难分。
髣髴应移处,从容却不闻。
兰栖朝咽露,树隐暝吟云。
莫(一作若)遣乡愁起,吾怀祗是(一作似)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听蝉鸣时引发的细腻情感,主题是思念和乡愁。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听觉的微妙体验 开头说蝉声时断时续,仔细听也分不清具体方向。这种若隐若现的声音,就像捉迷藏一样——你觉得蝉好像飞到别处了,但安静下来反而听不见了。这种描写非常真实,我们生活中也有类似体验,比如远处隐约的音乐声。

2. 用自然景物烘托情绪 "兰栖朝咽露,树隐暝吟云"这两句很美:早晨的兰花上沾着露水(像在吞咽露珠),傍晚的蝉躲在树丛里对着云鸣叫。这些画面既写实又有想象力,把平凡的蝉鸣变成了有诗意的场景。

3. 情感的巧妙转折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表面上说"别让我想起乡愁",实际上已经暴露了他的思念。就像我们嘴上说"我才没想家",其实看到某个熟悉场景就会破防。这里的"君"可能指家乡或某个重要的人,用含蓄的方式表达了深沉感情。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日常小事(听蝉)引出深刻情感 - 对声音和自然的观察特别细腻 - 情感表达含蓄但有力,就像说反话反而更动人 - 读起来像在听一首夏日小夜曲,安静中带着淡淡的忧伤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