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如张

艾如张罗,艾如张罗。
熠熠翠鸟,投艾迷罗。
客语主人,鸟质微眇,又无善鸣。
虽负黛色,徒悦宫庭。
爰有神禽,云霞其羽。
雄鸣六律,雌鸣六吕。
黼衣绣裳,仆𨽻如雨。
汝何不以四海为罗,罗此神禽。
岂无众族,来下来王。
汝莫鸟圄,放鸟山堂。
主人熟视不忍释,奇毛神禽亦不家,悲嗟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了一个关于捕鸟的寓言故事,通过主客对话揭示深刻的人生道理。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捕鸟场景:开头用重复的"艾如张罗"强调张网捕鸟的动作,描写翠鸟误入罗网的画面。翠鸟虽然羽毛漂亮("负黛色"),但既弱小("微眇")又不会鸣叫,只能取悦宫廷。

2. 客人劝诫:客人提出更高追求——应该用"四海为罗"去捕捉真正的神鸟。这种神鸟羽毛如云霞,鸣叫合音律,随从众多。暗喻真正的人才应该胸怀天下,而不是拘泥于小处。

3. 主人醒悟:主人最终明白道理,看着网中的翠鸟不忍心拘禁它,而真正的神鸟(人才)也不会甘于被束缚。结尾"悲嗟嗟"三字,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叹息。

诗歌的智慧在于: - 用捕鸟比喻人才选拔:讽刺只注重外表(翠鸟的羽毛)而忽视真才实学 - "四海为罗"的启示:真正的人才需要广阔天地,不能用小格局束缚 - 结尾的开放式处理:既有人才不被重用的悲哀,也暗含对自由精神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动物比喻,把"如何对待人才"这个严肃话题讲得形象易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