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修道者传授仙道、却感叹世人难以领悟的复杂心境。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开篇四句用道教特有的意象展开:"丹符"(朱砂写的符咒)、"黄水"(炼丹的仙水)这些修道者日常接触的事物,营造出神秘的修仙氛围。但作者话锋一转,发出叹息:虽然自己一心想要传播大道,可惜世人愚钝难以领会,流露出"曲高和寡"的遗憾。
中间两句突然转为直白的教导口吻,提到两位道教名人——紫阳真人周义山和茅山派祖师杨羲,像是在对弟子当面授课。这种突然的对话感让诗歌从飘渺的仙境拉回到现实场景,仿佛看到一位师父正在道观里对着徒弟谆谆教诲。
最后两句用形象比喻描绘修道成果:吃下仙人的灵芝(象征获得真传),就能挥袖飞升。这个充满动感的画面,既展现了道教追求的逍遥境界,也暗含对弟子的期许——只要诚心修行,终能得道成仙。
全诗在"传授"与"感叹"之间巧妙切换,既有"丹符黄水"的玄妙意象,又有"吾道世人"的直抒胸臆,最后用"飞翔"的生动画面收尾,把抽象的修道过程写得既真实可感又引人向往。诗中那种既要坚持理想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矛盾心理,即使在今天也能引起共鸣。
唐仲友
(1136—1188)宋婺州金华人,字与政,号说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为西安主簿。三十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建康府学教授、秘书省正字。上万言书论时政,孝宗纳之,召除著作佐郎,出知信州、台州。治政理财颇有建树,为学多与朱熹相左。后为朱熹劾罢。归而益肆力于学,著述颇丰。有《六经解》、《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九经发题》、《陆宣公奏议解》、《天文详辨》、《地理详辨》、《愚书》、《说斋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