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对比,传递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核心思想是:与其追逐虚名浮利,不如踏实过好自己的生活。
前四句通过两组对比表达价值观: 1. "德行"(品德)比"股肱"(高官)更值得尊敬——颜回、闵子骞(孔子门下品德高尚的弟子)比萧何、曹参(汉代著名宰相)更值得推崇。 2. "明哲"(明白事理)比"文章"(华丽文采)更重要——清醒的头脑比漂亮的文章更有价值。
后四句用生动的比喻给出人生建议: 1. 用"攀龙鳞"(巴结权贵)和"棹小舠"(划自己的小船)作对比,说明与其费力攀附别人,不如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 2. 最后直接劝诫:人生短暂,不要轻易骄傲自满。
全诗亮点在于: - 用"攀龙鳞"和"划小船"这样形象的比喻,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 - 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让说理更有说服力 - 语言朴实但充满智慧,像一位长辈在诚恳地分享人生经验
这首诗对现代人的启示是:在浮躁的社会里,保持清醒的头脑,重视内在修养比追求外在成就更重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智慧。
郑樵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