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高楼远眺时的孤独感慨,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
前两句写景:朋友离去后,诗人独自在高楼上眺望,只见碧空下点点帆影迎着夕阳航行。画面开阔却带着寂寥,暗示着人际关系的疏离。
中间四句用典抒怀:诗人自嘲不敢奢望像谢尚那样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也不像韩康那样甘于隐居。他既不是依附他人的无能之辈,也不是愤世嫉俗的狂士——这些典故生动表现了普通人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
最后两句总结心境:二十年来坚持本分却无所成就,抬眼望去,人生如白云沧海般渺茫无际。这里用"白云沧海"的苍茫意象,把个人迷茫升华为对生命意义的普遍思考。
全诗魅力在于:用夕阳帆影、白云沧海等易懂意象,配合谢尚、韩康等历史人物的对比,把知识分子怀才不遇却又坚守本心的矛盾心理,写得既含蓄又深刻。普通人读来,既能感受到画面美,也能对诗中"坚持却迷茫"的现代性困境产生共鸣。
高鼎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