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怀念明末清初文人冒襄(号巢民)的作品。全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一位坚守气节的文人形象。
前四句用历史典故暗喻冒襄的遭遇:东汉"钩党"指政治迫害,暗示冒襄在明亡后坚守气节;"琴樽北海"用孔融好客的典故,展现冒襄当年交游广阔的风采。后两句直接点明:当年那些清高的文人雅士,如今只剩下白发苍苍的遗民。
后四句转为直接抒情:"一代吟诗社"说冒襄曾是文人领袖,"千金结客身"写他轻财重义的豪爽。最后两句最动人:诗人站在荒凉的旧宅前,望着夕阳下的荆棘杂草,内心充满无法相见的遗憾。寒日荆榛的意象,既写实景又暗喻时代变迁的苍凉。
全诗妙在把历史典故、人物特写和景物抒情自然融合,没有直接说教,却通过"白发遗民""寒日荆榛"等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对气节之士的敬重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经过锤炼,比如"钩党""琴樽"这些精当的用典,以及结尾突然转入的苍凉画面,都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