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清 中秋

妆阁调笙,高城吹角,奏出泬寥天气。
念老子、平生逸兴,南楼堪醉。
小堂前、寒咽凉蝉,御沟畔、香残荷芰。
天霁。
问西风摇落,有无桂子。
且喜清樽相对。
试西洋宝镜,不遗纤细。
兔可分毛,仿佛瑶宫阶砌。
莫轻放、一堕西岩,又凝伫、隔年嘉会。
无寐。
任霓裳露冷,拼虚鸳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月华清 中秋》描绘了一个人在中秋之夜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聚散的淡淡感慨。

上片(前八句)写中秋夜的氛围和眼前景物: 1. 开篇用"妆阁调笙,高城吹角"营造出节日氛围,乐声与号角声在空旷的秋夜里回荡。 2. "念老子"三句突然转为自嘲,说像我这样爱凑热闹的人,最适合在南楼(赏月胜地)醉饮。 3. 接着描写具体景物:堂前寒蝉鸣叫,御沟边残荷飘香,雨后初晴的天空。最后好奇地问:西风摇落树叶时,会不会把月宫的桂子也吹落人间?

下片(后八句)转入对月抒怀: 1. 庆幸有美酒相伴,拿出西洋望远镜("宝镜")仔细观月,连月宫台阶上的玉兔绒毛都看得分明。 2. 突然感慨:别让月亮这么快西沉啊!一旦落下,就要再等一年才能重逢。 3. 结尾写宁愿不睡("无寐"),哪怕露水打湿衣裳、鸳鸯被空置,也要整夜赏月。

全诗妙在: - 把现代元素(西洋望远镜)融入传统中秋题材 - 既有"寒蝉残荷"的写实,又有"月宫桂子"的想象 - 情绪从欢快到怅惘自然过渡,最后定格在"彻夜赏月"的执着 - 语言明白如话却意境深远,比如"兔可分毛"既写望远镜的精密,又暗含对月宫的好奇

本质上是在说:中秋美景虽好却易逝,值得我们放下一切,全身心去感受和珍惜。这种对美好事物既享受又怕失去的矛盾心理,正是最能引起共鸣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