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春天游览慈恩寺时的感受,表达了对生活、归宿和自然之美的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提出一个问题:“年长归何处”,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最终会归于何处?这里透露出一种对人生归宿的迷茫和思考。接着,“青山未有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青山虽然美丽,但并不是自己的家,暗示了漂泊无依的状态。
然后,诗人提到“赏春无酒饮”,春天是美好的季节,但诗人却没有酒来助兴,这种缺失让人感受到一丝遗憾。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沮丧,而是转而欣赏“寺中花”,通过观赏寺庙里的花朵来弥补没有酒的遗憾,展现了豁达的心态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既有淡淡的忧愁,也有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的场景和情感,引发读者对生活本质的共鸣。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