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

春半梁山正落花,台衡受律向天涯。南去猿声傍双节,
西来江色绕千家。风吹画角孤城晓,林映蛾眉片月斜。
已见庙谟能喻蜀,新文更喜报金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梁山上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时局的关注。

首先,诗的开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春天过半,梁山上的花儿正在凋落。这里梁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也可能象征某种情境。接着提到“台衡受律向天涯”,台衡指的是朝廷的官员,受律表示接受命令,天涯则意味着远方。这句话表达了朝廷的官员们正在奉命前往遥远的地方,可能是在执行某种任务或使命。

然后,诗人用“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来描绘旅途的景色。南去的猿声伴随着双节(可能指某种时节或节日),西来的江水环绕着千家万户。这里的双节和千家,既增添了一种节日的氛围,也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美景。

接下来,“风吹画角孤城晓,林映蛾眉片月斜”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画角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孤城晓意味着清晨的孤城,林映蛾眉则是指树林中映照出的弯月。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种孤寂而美丽的旅途风景。

最后两句“已见庙谟能喻蜀,新文更喜报金华”则表达了对国家和时局的关注。庙谟指的是朝廷的谋划,喻蜀可能是指某种政策或战略,新文报金华则意味着新的文告或消息。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朝廷政策的认可和对新消息的喜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梁山上的景象和旅途中的风景,表达了对国家和时局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孤寂而美丽的旅途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含蓄的表达,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