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四十首 其五 撞玉斗

鸿门置酒饮未已,沛公如厕忽先起。白璧玉斗不敢献,愁彼君臣怒不止。

项王受璧置座右,亚夫见斗恨切齿。玉玦三举王默然,事已大定宁须此。

竖子不足谋,老臣空拊髀。拔剑一撞情激昂,吾属今为若卤矣。

疽发背,亚父死,垓下五人分王体。纵有奇计难瓦全,茫茫恨入乌江水。

君不见,当年望气非荒唐,沛公原是真天子。金瓯既已属他人,玉斗撞碎徒为尔。

现代解析

这首《读《史记》四十首 其五 撞玉斗》讲的是《史记》里著名的鸿门宴故事,但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强烈的情感,把这段历史写活了。

诗的前半段重现了鸿门宴的紧张场面:刘邦假装上厕所溜走,留下白璧和玉斗不敢当面献给项羽。项羽收了玉璧放在座位边,但谋士范增(亚夫)看到玉斗气得直咬牙——因为他之前三次举玉玦暗示项羽杀刘邦,项羽都没反应。范增知道大局已定,气得骂项羽"竖子不足谋"(这小子不值得辅佐),自己捶着大腿拔剑砍碎玉斗,怒吼"我们以后都要当刘邦的俘虏了"。

后半段是诗人的感慨:后来范增背上长毒疮而死,项羽在垓下被刘邦军队分尸。就算有再多计谋也救不了项羽,他最终带着无尽悔恨自刎乌江。诗人最后点明主旨——当年有人说刘邦头上有"天子气"不是瞎说,玉斗砸得再碎也改变不了天命。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像看电影一样还原了鸿门宴的关键细节,比如"玉玦三举"这个经典暗号 2. 用"拔剑一撞""疽发背"等强烈动作,把范增的愤怒写得活灵活现 3. 结尾用"金瓯"(国家)和碎玉斗的对比,说明历史大势不可违逆 4. 语言直白有力,像"竖子不足谋""吾属今为若卤矣"都是人物脱口而出的口语

诗人通过砸玉斗这个动作,把范增的绝望、项羽的优柔寡断和刘邦的帝王气运都串起来了,让读者感受到历史转折点的戏剧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