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山水行

高秋爽气生林末,山色朝来如黛泼。
西风洗天无閒云,万里天心正开豁。
群峰尽处见平原,漠漠宽闲水上村。
村西返照界斜影,千寻石壁当溪翻。
隔溪谁子爱林麓,直旁阴崖结茅屋。
墙支乱石就回岩,门向清流只横木。
水禽获水飞仍低,小舟度晚苍波迷。
行人趁渡半不及,夜来应借山家栖。
何物李在善模写,欲与造化混真假。
安得此境置吾人,一时突兀千万厦。
沃壤连溪山复深,安居粒食生林林。
眼前寒士皆大庇,杜陵千载同吾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李在山水行》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诗人用“高秋爽气生林末”来形容秋天的清爽气息,仿佛从树林的尽头飘来。接着,他用“山色朝来如黛泼”来比喻清晨的山色,就像用浓墨泼洒出来的一样,形象生动。西风洗过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万里晴空显得格外开阔。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平原和村庄的景象。群山的尽头是广阔的平原,村庄坐落在水上,显得宁静而闲适。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庄西边,形成斜斜的光影,而千丈高的石壁矗立在溪边,仿佛在翻腾着溪水。

诗人又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有人在溪水对岸的山林旁建造了茅屋,房屋靠着岩石,门朝着清流,只用一根横木作为门框。水禽在水面上低飞,小舟在苍茫的波光中穿行,行人在渡口匆匆赶路,似乎无法及时过河,只好在夜晚借宿山中的农家。

诗的最后,诗人提到了画家李在,称赞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几乎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诗人幻想着能将这样的美景搬到现实中来,建造千万座房屋,让所有人都能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安居乐业,享受丰收的喜悦。他希望所有的贫寒之士都能得到庇护,与杜甫一样心怀天下,关心百姓的疾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不仅赞美了大自然的美景,还通过隐士的生活表达了对宁静、闲适生活的渴望。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