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行

荥阳军垒高嵯峨,楚汉之战何其多。
已向廒仓夺刍粟,还临鸿水割山河。
大小一百一十战,组练峥嵘如闪电。
存亡呼吸那可知,主客纵横忽然变。
英姿烈烈纪将军,志不可夺身可焚。
城西夜半赤帝走,独载黄屋开东门。
汉家社稷萧曹力,杀身卫主谁能识。
君不见丹书白马勒元功,吹箫屠狗俱开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荥阳行》用热血沸腾的笔调,描绘了楚汉战争中荥阳之战的壮烈场景。全诗就像一部快节奏的战争大片,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幕:战争的血火舞台 开篇就用"高嵯峨"的军垒和"何其多"的感叹,带我们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廒仓夺粮""鸿水分界"两句,生动展现了双方为争夺粮草、地盘展开的拉锯战。"闪电""呼吸"这些词让读者仿佛听见战鼓雷鸣,看见刀光剑影间生死就在一瞬间。

第二幕:英雄的悲壮特写 纪信将军是这场戏的主角,"志不可夺身可焚"九个字刻画出他宁死不屈的硬汉形象。诗中用"夜半赤帝走"的传奇情节(刘邦假扮女人夜逃),对比"独载黄屋"的纪信(假扮刘邦吸引敌军),这种戏剧性反差更凸显了将军的忠勇。

第三幕:历史的深刻回响 结尾笔锋一转,点出历史的有趣真相:建立汉朝的不仅有萧何曹参这样的谋士,更有吹箫的周勃、杀狗的樊哙等底层豪杰。"丹书白马"的封赏与"屠狗吹箫"的出身形成强烈对比,道出"英雄不问出处"的历史真谛。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在刀剑碰撞中迸发的人性光辉。纪信舍身取义的决绝,小人物建功立业的豪情,都通过"闪电""峥嵘"等充满力量感的词汇扑面而来。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历史不只是帝王将相的故事,更是无数普通人用热血写就的传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