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秋日杂怀八首》中的第四首,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景象进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感慨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人用“怪来咄咄自书空,满眼兴亡劫火中”来描述自己的心情。这里的“怪来”指的是“奇怪的是”,“咄咄”是形容声音宏大、激烈的样子,“书空”指的是空写一通,没有实际内容。诗人感叹自己像是在空写,实际上却看到了历史上兴衰更迭的景象,如同火焰一样猛烈。
接下来,“废冢银凫愁夜月,荒台金狄泣秋风”两句,描绘了荒凉的场景。废墟上的银凫在夜晚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悲伤,荒台上的金狄(指古代的雕像)在秋风中哭泣。这里的“银凫”和“金狄”都是象征,代表了曾经辉煌的事物现在已逝去,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哀叹。
“愿留若木栖神鸟,与采灵芝豢卧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若木是一种传说中的神树,神鸟栖息在树上,象征美好和永恒。诗人希望这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留存下来,同时提到“采灵芝豢卧龙”,这里的“卧龙”是指隐居的人才,诗人希望这些人才能够被发掘出来,为国家效力。
最后,“莫讶频年易憔悴,绿章常拟问天公”两句,诗人表达了岁月流转,自己逐渐老去的心境。他告诉读者不要惊讶于自己频繁的憔悴,因为他常常向天公(即天)祈祷,希望能够得到上天的庇佑。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钱曾
(1629—1701)江南常熟人,字遵王,号也是翁。贯花道人、述古主人。少学于族祖谦益,深受赞赏。所居述古堂,多善本书。绛云楼失火后,所余书籍及谦益之诗文稿,均归述古堂。所撰《读书敏求记》,于板本原委,叙述甚详。又为谦益《初学》、《有学》两集作注。另有《述古堂书目》及《怀园》、《莺花》、《交芦》、《判春》、《奚囊》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