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竹子的独特品格和诗人的精神追求。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首句"朱门"指富贵人家,反问"谁肯真心爱竹子",暗示世俗偏爱艳丽花卉。三四句描写富贵人家喜欢在庭院栽种艳丽的紫花、欣赏穿红裙的歌舞,与竹子的素雅形成鲜明对比。
后四句赞美竹子:五六句说竹子冬天不凋零、五月就能听到竹叶如秋声般清凉,突出其坚韧和清高的品性。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若不是像"风流贤宰相"这样有品位的人,谁会欣赏竹子并将其移栽到花丛中呢?
全诗通过竹子与俗艳之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也暗含了对知音的渴望。诗人以竹自喻,既展现了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透露出几分孤独感。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竹子的精神魅力。
李至
(947—1001)宋真定人,字言几。七岁而孤,为内臣李知审养子。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通判鄂州,擢著作郎、直史馆,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八年,拜参知政事。雍熙初,谏太宗亲征范阳,以目疾求解机政。命兼秘书监,总秘阁藏书。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总领校雠、刊刻七经疏。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主张弃灵州,安抚西夏。后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徙知河南府。与李昉以诗相酬,有《二李唱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