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德上太原李尚书

那以公方郭细侯,并州非复旧并州。九重帝宅司丹地,
十万兵枢拥碧油。锵玉半为趋閤吏,腰金皆是走庭流。
王褒见德空知颂,身在三千最上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是唐代诗人欧阳詹所作,题目是《咏德上太原李尚书》。诗中表达了对太原李尚书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局变迁的感慨。

首句“那以公方郭细侯”,意思是李尚书的德行和才能可以与古代贤臣郭细侯相媲美。郭细侯是东汉时期的名臣,以清廉正直著称,这里用他来比喻李尚书,说明李尚书的品德高尚。

第二句“并州非复旧并州”,并州是太原的古称,这里指的是太原地区。诗人感慨太原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太原,暗指时局变化,社会风气有所改变。

第三句“九重帝宅司丹地”,九重帝宅指的是皇宫,司丹地是指掌管国家大事的地方。这里形容李尚书在朝中地位显赫,掌管重要政务。

第四句“十万兵枢拥碧油”,十万兵枢指的是军队的指挥权,碧油是指军队的旗帜。这里形容李尚书手握重兵,威望极高。

第五句“锵玉半为趋閤吏”,锵玉是指官员的佩玉,趋閤吏是指朝中的小官员。这里形容朝中官员对李尚书的尊敬,纷纷向他行礼。

第六句“腰金皆是走庭流”,腰金是指官员的腰带,走庭流是指在朝中奔走的人。这里形容朝中官员纷纷向李尚书靠拢,表现出他的影响力。

最后两句“王褒见德空知颂,身在三千最上头”,王褒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以颂扬美德著称。这里诗人自比王褒,虽然知道李尚书的德行值得颂扬,但自己只是众多仰慕者中的一员,地位微末。

整首诗通过对李尚书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0